敬請用戶注意市面假冒YQ液化石油氣泵造成的危害! 2006-8-1 |
廣東省建設廳關于惠陽市新墟鎮東風液化氣儲罐站爆炸事故的緊急通報(粵建建函[2002]289號) 2004-8-25 14:39:54 粵建建函[2002]289號 各地級以上市建設(市政、公用)局,順德市建設局: 本月8日惠陽市新墟鎮東風液化氣儲灌站發生一起液化氣大量泄漏并造成火災、爆炸的嚴重事故。經調查,烴泵破裂是導致本次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F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當日下午4時50分左右,該站一臺銘牌為“哈爾濱水泵廠”、型號“YQ35-5”、編號“1603-58”、出廠日期“2001年7月”的烴泵,運轉時一側端蓋突然崩脫,大量液態液化氣向外噴射,形成白色霧狀氣流,沿下風向迅速擴散到距機泵房26米的生活辦公樓,在一樓飯堂遇冰箱電機火花爆炸、燃燒,火焰回火到泵房和充裝臺,又將充裝臺上部分氣瓶和滅火器灼熱爆炸。5時20分消防隊員趕到現場救火,至5時45分火勢得以控制。 事故中有6人重度燒傷,燒傷面積均達93%以上;生活辦公樓飯堂內一面間墻炸塌、窗框炸飛,充裝臺嚴重炸損;充裝臺和機泵房內的設備、兩臺進站充氣的貨車以及生活辦公樓首層、值班室內辦公生活用品均嚴重燒毀。 經現場勘察,破裂的烴泵其一側端蓋整體崩脫,砸到鄰側的壓縮機護罩,固緊端蓋的螺栓有兩只斷裂在泵體螺孔內,其余螺栓沿端蓋崩脫方向飛出,泵體螺孔及其邊緣留下滑絲和缺口痕跡;螺栓螺桿長度20毫米,而端蓋螺孔處壁厚達12毫米,螺桿絲扣深度明顯較淺。據氣站人員反映,該烴泵由廣州經銷商供應,自去年10月投入使用以來已多次進行維修。但據哈爾濱水泵廠提供的有關聲明,該廠未在廣州設立經銷處或委托經銷商經銷,至去年7月該廠生產的同類產品編號僅至1603-22,且端蓋螺孔處壁厚只有8毫米。該烴泵出廠合格證上沒有哈爾濱水泵廠的檢驗證章。由此初步判斷,該烴泵存在設備質量缺陷并導致事故發生,而且有假冒他人產品的可能性。造成設備質量缺陷的原因尚不排除維修不當的因素。 除此之外,該站也存在違章建設、管理不嚴和安全防范措施不足等問題。據查,該烴泵及部分連接管線工程未經審批,于去年10月違章擴建并擅自使用;事故發生前烴泵操作人員離崗;氣站生產區與生活辦公輔助區之間未設置實體分隔圍墻;儲罐緊急切斷裝置的操作 閥門設在機泵房內,事故發生時該裝置無法使用,后來幸虧有人沖進罐區關閉儲罐根部閥門,才得以控制液化氣泄漏。 這起事故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燃氣設計、施工、生產及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為遏制燃氣事故發生,要求各市燃氣主管部門立即組織一次企業自查與監督檢查相結合的安全生產隱患大檢查,檢查重點和工作要求如下: 一是要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及燃氣企業開展安全學習,從這起事故中認真吸取教訓,并舉一反三,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深化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分析總結本地區、本單位燃氣安全生產管理上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二是要開展氣站烴泵、壓縮機、氣化器等重要設備的安全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設備檔案資料是否完整、齊全,有無產品合格證或產品合格證有無可疑之處;設備使用是否正常,有無異,F象。對設備存在質量隱患、故障頻繁的,或使用異常、故障不能有效排除的,以及無正規出廠合格證且不能出示有效檢驗合格報告的均應責令更換。 鑒于本省部分燃氣企業有可能使用銘牌為“哈爾濱水泵廠”的假冒偽劣烴泵,各地要重點加強對該類產品的檢查,并將使用單位、銷售單位(包括聯系電話和地址郵編)、產品型號、出廠編號、出廠日期、使用情況以及出廠合格證復印件等資料進行匯總,于8月15日前報送省燃氣協會,由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廠家抽查鑒定和核實。 三是凡氣站生產區與輔助區之間未設置2米高實體分隔圍墻的,以及生產區內設置有非防爆型電器設備或裝置的,必須盡快整改;緊急切斷裝置的操作閥門只設在機泵房、充裝臺等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的,應另在氣站值班室或生產區圍墻外等安全使用場所加設緊急放散口、開關等操作裝置,以提高氣站事故緊急應變能力。 四是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燃氣建設工程項目的管理,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及《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有關規定,健全燃氣設計、施工和設備材料的質量監督,積極預防燃氣工程質量事故隱患,嚴肅查處違章新建、擴建和改建燃氣工程的行為。 五是各燃氣企業要認真吸取近年來我省三起氣站爆炸事故的教訓,切實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守法經營,嚴格按照《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及搶修規程》規定,完善對生產第一線操作人員及燃氣設施運行和維修工作的監督管理,杜絕玩忽職守、違章操作、設備帶“病”運行等違章行為。各企業要針對夏季氣溫高、烴泵易“氣蝕”的情況,嚴格控制氣瓶充裝速度,并采取其它有效措施,消除或減小烴泵及管線的不良振動。 我廳將繼續關注此案,并視調查進展情況,另通報有關結果。 廣東省建設廳 二00二年七月十六日詳細內容: http://www.gdcic.net/nds/InfoShow.asp?InfoID=47258 |